馬鈴薯栽培范圍
馬鈴薯栽培范圍遍布全世界,從北緯71°至南緯40°之間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馬鈴薯栽培。栽培面積較大的國家有俄羅斯、中國、美國、荷蘭、德國、加拿大等。其中,荷蘭是世界上生產水平較高的國家,每年栽培面積200萬畝左右,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6%,單產從20世紀70年代的每畝2200公斤增加到現在的3300公斤。
馬鈴薯栽培經濟地位
馬鈴薯又名洋芋,原產于秘魯和智利的高山地區,17世紀中葉由荷蘭人傳入中國,在我國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。馬鈴薯塊莖中含有8-29%的淀粉及蛋白質、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,豐產性好,適應性廣,已經逐步成為人類重要的糧食、蔬菜、飼料和工業原料。可以說,馬鈴薯將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主要農作物之一。
馬鈴薯栽培生產概況
在美國,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水平相當高,播種、田間管理、收獲、貯存、加工等均采用機械操作。近幾年,隨著栽培技術的改進和脫毒種薯的應用,全球馬鈴薯的產量呈明顯遞增趨勢,目前馬鈴薯年產量約3億噸,其中一半以上供人類食用。
我國馬鈴薯年栽種面積7000萬畝左右。其生產和技術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,首先是單產低,平均畝產量只有1000公斤;其次是機械化水平低,在我國馬鈴薯播種機、收獲機尚未全面推廣使用。
漢中地處北緯43°59′至 44°42′之間,在南北氣候分界線以南,漢江由西向東橫貫其中,年降水量800毫米至1000毫米,屬亞熱帶氣候。優越的自然條件為高產優質馬鈴薯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,政府已經將其定位在支柱產業進行發展。漢中市每年栽種馬鈴薯30萬畝左右,年產量約40萬噸。
植物特征
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可分地上和地下兩大部分,地上部分有莖、葉、花、果實和種子,地下部分有根、匍匐莖和塊莖。
1、根:馬鈴薯只在主莖的基部緊靠芽眼的部分產生吸收根系和不定根,這些根深度可達到70厘米,水平伸展30厘米左右。
2、莖:馬鈴薯的莖主要由主莖和塊莖構成。
(1)主莖:主莖是由塊莖芽眼中抽生出來的枝條所形成的,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,莖高50-100厘米。早熟品種的莖桿細小,中晚熟品種莖桿高大。
(2)塊莖:塊莖就是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馬鈴薯(洋芋),塊莖是莖的變態。塊莖的顏色、形狀因品種而異。
3、葉:初生葉為單葉,全緣、顏色較濃。隨著植株的生長,逐漸形成奇數羽狀葉
4、花:馬鈴薯的花瓣呈五角形,一般呈黃綠色或灰黃色。早熟品種花數少,有的品種只現蕾不開花,中晚熟品種的花序多,花期長。
5、果:馬鈴薯的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,每個果內含種子80-300粒。馬鈴薯種子休眠期長,當年發芽率低,種子的壽命可保持10年以上。馬鈴薯種子也能繁殖后代。
生育周期
1、發芽期:
從塊莖上的芽開始萌發到幼苗出土是馬鈴薯的發芽期。發芽期的生長以地下主莖生長為主,是馬鈴薯扎根、結薯、保證后期莖葉健壯生長發育的基礎,也是構成產量的基礎。塊莖萌發時所需的營養和水分,主要由種薯本身提供,因而對大一點的種薯塊,大家經常說母肥兒壯。
2、幼苗期:
從幼苗出土到現蕾一般為20-25天。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莖形成6-8片葉為幼苗前期。此后莖葉的生長量猛增,待主莖上葉片分化到12-16片后,頂芽便進入孕蕾期,地上部分出現花蕾時,地下匍匐莖的頂端開始膨大,此期為幼苗期的后期。
3、馬鈴薯器官形成的三個時期:
(1)塊莖形成期:從現蕾到開花為塊莖形成期,塊莖的數目也是在這個時期確定。從現蕾到開花這段時期,塊莖不斷膨大。
(2)塊莖形成盛期:從開花始期到開花末期,是塊莖體積和重量快速增長的時期,這時光合作用非常旺盛,對水分和養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時期,一般在花后15天左右,塊莖膨大速度最快,大約有一半的產量是在此期完成的。
(3)塊莖形成末期:當開花結實結束時,莖葉生長緩慢乃至停止,下部葉片開始枯黃,即標志著塊莖進入形成末期。此期以積累淀粉為中心,塊莖體積雖然不再增大,但淀粉、蛋白質和灰分卻繼續增加,從而使重量增加。
4、休眠期:
休眠期的長短因品種而異,休眠期長的可達3個月以上,休眠期短的約1-2個月。不同品種不但休眠期長短有區別,而且休眠強度也不一樣,多數品種在成熟期后20天以內,休眠強度很大,休眠不易打破。休眠期越短,塊莖越不耐貯存,休眠期越長,塊莖越耐貯存。
環境條件
1、溫度:馬鈴薯在4℃以上塊莖的芽就能萌動,在0℃以下塊莖受凍。馬鈴薯塊莖的很佳貯存溫度為0℃-4℃。馬鈴薯喜歡冷涼氣候,塊莖上芽的最適萌發溫度為12℃-16℃,18℃-25℃時發芽迅速,但長成的幼苗苗體弱小。塊莖發育的適宜土溫是16℃-18℃,以不超過21℃為好,高于25℃時不利于塊莖膨大。高溫會使塊莖停止生長。
2、水分:塊莖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時期,在結薯初期和盛期,土壤含水量為田間很大持水量的70-80%比較適宜,結薯末期,土壤含水量為田間很大持水量的60%為宜。所以早熟品種在地上部孕蕾期到開花末期,莖葉急速生長,塊莖大量形成,需水量很大;中熟品種自開花后直至莖葉停止生長前的整個階段,都屬塊莖膨大期,比早熟品種需水期更長。
3、光照:馬鈴薯是喜光作物,在生育期間,光照強度不足或栽植過密,會使莖葉徒長,塊莖形成延遲,抗病能力降低。日照長短直接影響植株生長和塊莖的形成,長日照可促進莖葉生長和現蕾開花,短日照有利于塊莖形成,在每天11-13小時日照下,莖葉發達,光合作用旺盛,塊莖的產量也高。
4、土壤:馬鈴薯最適宜于表土深厚、結構疏松、排水透氣良好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,如漢中平川的水稻土(壤土)、沙壤土等。土壤粘重影響根系發育和塊莖膨大,使塊莖畸形,芽眼凸出,薯皮粗糙。馬鈴薯適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長,在堿性土壤中馬鈴薯易得瘡痂病。
退化
馬鈴薯的種性退化并不是遺傳性的變化,而是由病毒侵染造成的。馬鈴薯植株出現葉片卷縮、株型矮化、莖桿細弱、塊莖變形或瘦小、表皮老化等世代相傳的病態即是馬鈴薯的退化,它嚴重地影響馬鈴薯的生產和發展。
馬鈴薯的退化主要是由蚜蟲傳播病毒引起的。漢中平川蚜蟲多,傳播的病毒使馬鈴薯退化很快,這就是平川馬鈴薯不能做種的原因。為了保持馬鈴薯固有的種性,提高塊莖的產量和品質,要廣泛使用脫毒馬鈴薯種薯。
版權聲明:文章來源于http://m.58155x.com/news/detail/id/465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!
上一個:馬鈴薯脫毒技術
下一個:馬鈴薯成長的7個階段